第五系列
时间:2025-08-30 08:42:30
27日晚至28日,俄乌冲突的战火在远程袭击的硝烟中进一步弥漫。双方如同两位愤怒的拳击手,向对方的战略目标发起了猛烈攻击。俄罗斯军队亮出了弹道导弹和无人机这两把“利刃”,精准地刺向基辅的工业设施、伊万诺 - 弗兰科夫斯克和赫梅利尼茨基州的机场,以及文尼察州卡扎京市的主要铁路枢纽。这些目标的选择极具针对性,工业设施是乌克兰经济和军事生产的重要支撑,机场是军事力量投送的关键节点,铁路枢纽则是物资运输的大动脉。俄军的这一系列打击,旨在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而乌克兰军队也不甘示弱,使用远程无人机对俄罗斯的阿菲普斯基和古比雪夫炼油厂,以及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和伏尔加格勒州的基础设施发动了反击。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彼此伤害的较量,但实际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俄罗斯最严重的损失来自炼油厂的大型储油罐,多个大型储油设施爆炸起火,火势难以遏制,场面十分壮观且震撼。然而,这些损失并未对前线俄军的燃料供应造成实质性影响。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能源储备和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炼油厂的局部损失并不会动摇其战争机器的运转。
相比之下,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拜拉克塔尔无人机工厂(属于土耳其贝卡尔公司的合资工厂)遭到俄军轰炸后,损失难以估量。当地人称,至少两枚俄罗斯导弹击中了这座大型无人机工厂。拜拉克塔尔无人机在乌克兰军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乌军进行侦察、打击等任务的重要装备。该工厂的受损将直接削弱其生产交付能力,影响乌军后续的作战行动。这就如同打蛇打七寸,俄军的这次打击精准地命中了乌克兰军事力量的关键部位。
《天空新闻》报道称,这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袭击,是整个特别行动中的第二大规模的袭击。从27日夜间至28日早晨,俄军一共向乌克兰发射了598架自杀式无人机和31枚导弹,如此大规模的袭击,充分显示了俄军的强大火力和作战决心。然而,与以往的袭击不同的是,这次导弹袭击产生了“附带杀伤”,欧盟驻乌机构的设施不幸被炸到。
这一意外情况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尴尬。德国等欧盟大国政要前脚刚离开基辅,他们的欧盟资产就被俄罗斯导弹给炸了,这无疑是在欧盟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欧媒透露,欧盟驻基辅的机构设施在俄军空袭中受破坏后,忍无可忍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给特朗普打电话,告诉他必须把乌克兰变成一只“钢铁豪猪”。冯德莱恩强调说:“俄罗斯必须坐到谈判桌前。我们必须为乌克兰争取到公正且持久的和平,并提供坚定可靠的安全保障,让这个国家成为一只钢铁豪猪。为此,欧洲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冯德莱恩的这番言论,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欧盟的无奈和心虚。欧盟海外机构被炸等同于联盟国土被炸,但欧盟方面却绝口不提北约第五条。北约第五条规定,对一个北约成员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欧盟之所以不敢轻易提及这一条款,是因为他们很清楚,美方对扩大战争不感兴趣。美国《大西洋月刊》援引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的话报道说:“总统对泽连斯基和欧洲感到不满,认为他们解决乌克兰冲突的要求不切实际。”美国作为北约的“老大哥”,其态度决定了北约不会轻易卷入这场战争的漩涡。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无论是欧盟那几个大国,还是乌克兰,作为美国的棋子,到现在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还自不量力地认为自己是棋手。在这场俄乌冲突中,美国始终是背后的操纵者,它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和对俄罗斯的遏制策略。美国并不希望战争扩大化,因为这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后果,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欧盟和乌克兰却没有看清这一现实。欧盟一方面想在俄乌冲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依赖美国的支持和保护,不敢独立自主地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乌克兰则更是被美国和欧盟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一味地依靠外部支持与俄罗斯对抗,却忽略了自己自身的实力和战争的代价。
欧盟和乌克兰的这种错位认知,使得他们在处理俄乌冲突时陷入了困境。欧盟在俄军袭击其驻乌机构后,虽然愤怒不已,但却无法采取有效的反击措施。乌克兰则在战场上不断遭受损失,却依然幻想着通过外部支持来扭转战局。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只会让他们在这场冲突中越陷越深。